信赖视角下的大学生互联网信贷

点击数:568 | 发布时间:2024-11-30 | 来源:www.tanketang.com

    1、问题的提出

    2014年,“网络+”产业模式兴起,网络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桎梏,以一种愈加兴盛也愈加自由的形式成长起来。而在网络金融的细分门类下,大学生金融消费市场有了新的进步模式,出现一批以向大学生提供分期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金融公司,互联网信贷也作为一种新的筹资、理财小技巧被愈加多大学生同意。

    互联网信贷一方面为在校大学生创业筹资、提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一方面也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女大学生裸贷、大学生无力偿还百万互联网贷款跳楼死亡等新闻激起了大家对于大学生互联网信贷问题的关注,但这类悲剧新闻好像并没影响到校园网贷的用法热潮,愈加多的大学生用互联网信贷提前消费,据调查显示,“2016年已有62.77%的学生用过互联网分期贷款,其中77.33%的学生用未满半年”。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何在互联网信贷已成过街老鼠之时仍有大学生想相信互联网信贷并持续用?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什么样的信赖观念和信赖模式?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大学生身处年代前沿深受影响,研究大学生信赖机制的转变也可以帮助当代人透视将来中国信赖关系变化的可能性。

    2、文献回顾与假设

    文章核心的切入角度是信赖,而信赖也是社会学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可以被概念为一种概化的期望、一种信念、信心,综合来看“信赖是大家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情感活动,是大家对“世界是好的”这一美好怎么看的恒常性同意,表现了大家常见具备的一种认知倾向”,它能够帮助“行动者消减社会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韦伯研究过中国的信赖模式,他将信赖划分为特殊信赖和常见信赖。特殊信赖打造在血缘的基础上,较私人化,表现为私人关系和家族关系;而常见信赖是以信仰一同体为基础。他觉得传统中国的信赖是一种凭着血缘一同体的家族优势和宗族纽带而形成和维系的特殊信赖,大家对于血缘关系以外的人存在着常见的不信赖。福山与雷丁觉得中国人的信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对于家族以外的人不信赖,故将中国划分为低信赖度国家,这里的低信赖度指的是中国人的常见信赖水平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法和互动模式愈加遭到现代化原因的影响,伴随在场性的消解和规范文化的转型,“原先基于传统社会血缘、地缘打造的社会关系互联网在现代性下已经不足以支持”。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渐渐增强,关系网的异质性、松散性愈加高,大家开始走出单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而生成的特殊信赖,尝试信赖生活圈外的人与规范。杨明、孟天广、方然剖析了2007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发现内地52.3%的公众觉得“大部分人是可以信赖的”,这一水平远高于同期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区域,与它们相比,国内可以说一个具备高社会信赖程度的国家。

    同时,彭泗清指出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以外的陌生人同样可以产生信赖,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对外人的不信赖不等于永远不信赖”。李伟民、梁玉成的研究验证了,中国人的信赖人群除去有血缘的亲属,也包含没血缘关系但有亲密交往的朋友。

    中国人的信赖模式是不是正在朝哪个方向常见信赖转变?在这里,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借贷行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在初期的探索性研究中,笔者从访谈中得知,用互联网信贷的大学生觉得不向亲人、友人借钱,一方面是怕欠人情,“为了维持感情的纯洁性,最好不要有资金纠葛”,其次则是和别人不熟知,觉得其他人没办法相信自己,他们同样也不会借钱给别的人。互联网信贷解决了小额借款但又无人可借的尴尬境况,用户相信网贷平台因其成熟的规范并不会欺瞒大众。从上个世代的大学生向好友借钱到目前大学生无钱可借转而信赖社会中的互联网信贷平台,这是从特殊信赖向常见信赖的转化。由此,文章做出如下假设:

    H1:大学生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与他们对社会的常见信赖水平有关,且用互联网信贷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常见信赖程度更高。

    H2:相比于不用网贷的大学生,用的网贷的大学生对于熟人的特殊信赖程度较低。

    3、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高校在读本科生。

    (二)抽样方法

    调查使用多段随机抽样的办法,以学校种类、学生规模和專业为选择向度,分别选择了南京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在高校中根据整群抽样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三)数据采集

    本次调查于2018年3月底完成问卷设计,4月初开始推行并完成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6份,收购有效问卷309份,收购率为86%,该问卷用SPSS 22.0软件录人。调查对象的基本特点见表1。

    (四)变量测量

    (1)自变量

    文章的核心自变量是大学生的信赖模式。对于信赖模式的划分,笔者借鉴了韦伯常见信赖和特殊信赖的分法。

    对大学生对社会常见的信赖水平使用国际学界的通用办法来测量,即“你觉得大部分人是可以信赖的,还是要和人相处越小心越好?”,其中“大部分人是可以信赖的”编码为“1”,“要越小心越好”编码为“2”。为了测量大学生的常见信赖水平,笔者用了人际信赖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Scale,ITS),该量表是1967年由Rotter JB编制,测量了大家对于政府、陌生人、法院等多个主体的信赖水平,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较高,量表总分及两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均达0.7以上,适用本次研究调查。量表由25个题目组成,使用5级计分法,总分从25分(信任程度最低)-125分(信赖程度最高)。为研究便捷,笔者将它重新编码分为三等分,25-58分为常见信赖程度较低,59-92分为常见信赖程度一般,93分-125分为常见信赖程度较高。 为了测量大学生特殊信赖水平,研究分别测量了大学生对直系亲属、节日才能见到的亲戚、能说心里话的朋友、认识的人和陌生人的信赖程度,采取5级计分法,“很不信赖”为1,“比较不信赖”为2,“谈不上信赖不信赖”为3,“比较信赖”为4,“很信赖”为5,其总和反映了大学生特殊信赖水平,比较各分类的数值差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不同主体的信赖差别。笔者对信赖得分总和重新编码,总分在5-10分间为特殊信赖程度非常低、11-15分间为特殊信赖程度较低、16-20分间为特殊信赖程度较高、21-25分间为特殊信赖程度非常高。

    (2)因变量

    文章的因变量是大学生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用互联网信贷”编码为“1”,“不用互联网信贷”编码为“0”。此外,调查还涉及了大学生互联网用平台的种类、每月借款数目、平台负面新闻状况与用户的合同认知程度等变量,以知道大学生网贷的整体状况。

    (3)控制变量

    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中,大家倾向于觉得女大学生需要买化妆品、衣服、各种包会用互联网信贷商品烧钱无度,因此笔者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此外,城乡、高校的种类、专业种类、月生活费金额也作为控制变量放人大学生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的影响原因模型。

    4、研究发现

    (一)描述性剖析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用大学生互联网信贷的人数占比较高,达到了总人数45.3%。对用互联网贷款的同学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83.6%的同学更倾向于用声誉好的大厂家平台的互联网贷款;在贷款金额方面,并没出现社会中新闻频现的巨额消费贷行为,他们在借款金额方面较为理智,半数以上的借款区间为200-500元;但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信贷平台合同的具体内容知道较少,占60%的大学生仅了解月额度和月息,甚至有15%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网贷条约就盲目借贷。具体数据详见表2。

    在与国际上测量不同国家社会信赖程度的对比中发现,有52.1%的大学生觉得社会中大部分都是可以信赖,与世界价值观调查第五波(World Values Survey Wave V)调查数据中国内内地的52.3%相近,这说明包含大学生在内的国内国民的社会信赖水平较为稳定,且社会信赖程度较高。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于熟人的特殊信赖水平同样非常高,在对直系亲属、节日才能见到的亲戚、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只不过认识的人、陌生人这5类人群的信赖程度进行测量时,大学生对于直系亲属的信赖度最高,信赖的平均值为4.414,处于很信赖和比较信赖之间。第二为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其信赖程度为4.036,只为比较信赖。这之后的信赖次序,分别为节日才能见到的亲戚、仅认识的人、陌生人。大学生一方面更相信有血缘关系的人,其次又因近年来的“小家庭”模式对不走动的亲属信赖程度不高。

    (二)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货的影响原因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大学生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是一个二分定类变量,因此使用二分logistic回归模型来剖析,所有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如表4所示。

    模型2显示的是大学生常见信赖水平对其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以“常见信赖水平较高”为参照类,那些“常见信赖水平一般”的大学生用校园网贷的发生比略低于参照类,且没显著差异,而常见信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借助网贷平台的发生比是参照类的35.4%(e-1.039=0.354),可见大学生的常见信赖水平对其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有显著影响,常见信赖水平越高的人越会同意用互联网信贷商品。在模型4中,这种规律依旧存在。因此,假设1是成立的。

    模型3显示的是大学生特殊信赖水平对用互联网信贷的影响,以“特殊信赖水平非常低”为参照类,无论是特殊信赖较低、较高还是非常高的群体均为其20%左右,可见特殊信赖水平极低的人更倾向于用互联网信贷,而特殊信赖水平对于别的人群用互联网信贷并无明显差异。模型4中,这种规律依旧存在。因此,除对亲人、朋友极不信赖的人以外,特殊信赖水平对于大学生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影响较小。所以,假设2不成立。

    模型1是仅含控制变量的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别对他们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有显著影响。男孩用互联网信贷提前的消费的发生率要少于女孩,仅为女大学生的50.9%(e-0.674=0.509),模型4中,性别依旧是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的要紧影响原因。此外,模型4中收入、高校种类也对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有影响,但其系数仅在0.1水平上显著。

    5、结论与讨论

    研究调查了南京5所高校309名在读本科生,知道他们用互联网信贷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讲解其与信赖模式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用互联网信贷的人数占比较高。总的来讲,用互联网信贷的大学生用时态度理性,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大厂家、信誉好的平台,而且在贷款时半数以上的借款区间为200-500元。他们同意网贷背后暗含着他们对社会常见信赖的加大,大学生的常见信赖水平对其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有显著影响,常见信赖水平越高的人越会同意用互联网信贷商品。但这与他们的特殊信赖水平并没什么关系,除去对周围人极度不信赖的人以外,特殊信赖水平对于大学生是不是用互联网信贷影响较小。

    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常见信赖水平和特殊信赖水平均拥有较高水平。现代性进程虽然在一定量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因血缘、地缘而打造的社会互联网,但并没削弱中国人对该互联网中人天然存在的信赖,国内民众的特殊信赖水平依旧非常高。虽然信赖被划分为常见信赖和特殊信赖两类,但两者并非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并非特殊信赖水平低就肯定意味着民众对于社会整体的信赖程度高。

    大学生不相同种类型信赖的强度和面向对进行个人金融决策起到了肯定的影响。伴随社会征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有关部门监管举措的不断加大,合理合规的互联网信贷平台与大学生之间构建了基于规范的信赖关系,这种关系既能使双方获利,也能使大学生在行动中掌握信赖规范,践行规范,掌握在规则的框架下一同构建一个互惠互信的社会。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